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欢迎访问365滚球直播网站!
您的位置:首页 - 机关党建
《检察简报》弘扬名人精神 培养四个理念之四
[打印本文] [关闭窗口] 来源:检察院 编辑:管理员 时间:2012-09-12 09:27:16 点击数:

兰考县检察院新一届党组书记、检察长张震一上任,就提出要以打造富有“兰考特色检察队伍建设品牌”,促进检察工作跨越发展的思路,着力培养干警的“四种”理念,即:弘扬焦裕禄亲民爱民精神,培养检察官“为民”理念;弘扬包公秉公执法精神,培养检察官“公正”理念;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,培养检察官“忠诚”理念;弘扬刘青霞的无私无畏精神,树立“奉献”理念,有效提升了检察干警的“软实力”

        弘扬刘青霞的无私无畏精神,树立“奉献”理念

 

平生慷慨不吝金  百万白银为中华

----孙中山为她题写“天下为公”

豫剧《刘青霞》是根据我国近代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青霞的生平事迹改编而成的。刘青霞原名为马青霞,安阳蒋村人,是清末民国时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,著名的“天下为公”就是孙中山给她题写的。

真实的刘青霞:既是慈善家又是革命家,很多到安阳蒋村马氏庄园参观过的人都感叹庄园的恢弘壮阔,马青霞就出生在这里。马氏庄园的主人是马青霞的父亲马  瑶,马  瑶曾官至广西和广东巡抚,官声甚佳。马青霞有4个哥哥和两个姐姐,在父亲和兄长的熏陶下,马青霞从小知书达理,能诗善画。在马氏庄园,马青霞度过了她的少女时期。

18岁那年,马青霞离开马氏庄园,嫁到了开封尉氏县的刘家,刘家富甲一方,人称“中州首富”。按照当时的习俗,女子出阁后要名字前冠以夫姓,从此,马青霞就被称为刘马青霞了。刘青霞25时夫亡,没有子女。刘青霞一生乐善好施,她为主族人建祠堂、盖义学、设义庄、建难民收容所每年腊月她都会开仓放赈,周济邻里。家乡的贾鲁河上没有桥,她捐资修筑了一座大石桥,她还慷慨捐助在北京设立的豫学堂。刘青霞热心公益、扶困济贫,赢得了很高的声誉。光绪皇帝对刘青霞的义举颇为赞赏,下旨封刘青霞为“一品诰命夫人”,并允许她自制一块“乐善好施”匾额挂在家里,以示激励。

1907年,刘青霞随兄马吉樟赴日考察,这在刘青霞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在日本,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,好民捐助《河南》杂志并与友人在东京创办《中国新女界》月刊,宣传妇女解放。不久,她加入了同盟会,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和革命家。刘青霞还给当时在日本的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鲁迅称其“才貌双全”。

回国之后,刘青霞更积极地投入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、社会活动和教育事业当中。

1908年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(今开封市二师附小)的创办人便有刘青霞;1909年,刘青霞在尉氏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,这是当时河南的第一所女校。她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。

刘青霞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“大河书社”,是同盟会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。同盟会会员张钟端由日本返国,策动起义,她设法予以掩护并资助大笔经费。刘青霞资助辛亥革命的种种行为,遭到了一些人的诋毁和反对,为了给父兄避嫌,她毅然去掉自己的名字刘马青霞中的本姓,直名刘青霞。

民国初年,刘青霞被推举为河南国民捐事物所总理。她积极参加京津 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运动,并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。

辛亥革命后,刘青霞的壮举广为流传,被誉为“南秋瑾、北青霞”。

刘青霞曾两次去上海见孙中山,表示要拿个人全部财产报效国家,作建筑铁路之用。孙中山深为感动,挥笔题写了“天下为公”、“巾帼英雄”八个字赠给刘青霞。后因种种原因,捐献未能进行。

1922年冯玉祥主政河南,刘青霞捐出全部家产约280万两白银,主要用在开封市政建设和河南教育事业上。

1923年,刘青霞病逝于娘家安阳蒋村马氏庄园,年仅47岁。

 

 

 

上一篇: 最高检:确保对案件移送受理和立案等情况全程监督
下一篇《检察简报》弘扬名人精神 培养四个理念之三
相关新闻
版权所有:365滚球直播 地址:兰考县**路**号
邮编:475000 邮箱:kfjcygl@126.com 网站建设:郑州博丰软件有限公司
豫ICP备06009806号